健康咨询

学会治疗油耳朵三招就搞定

发布时间:2017-08-24    编辑:admin    来源:     点击量:14391

        油耳有些人一直受这个疾病的折磨,从内部发炎的话,是件较为危险的信号了,那如何治疗油耳朵呢?油耳的原因有哪些呢?

油耳朵怎么治

        当发现自己存在油耳这种情况时,不妨试一试下面这些方法,相信能够得到很好的效果。


1、酒精处理

        首先大家可以用酒精来进行清洁,可用棉签蘸点酒精清洁耳道,慢慢的在弄一点酒精来进行擦拭就好了,不要过分地使用酒精。因为酒精也不是一种什么好的东西,大家要及时的提高警惕,按照正规的方法来进行清洁,先天性的当然也有一些是遗传性的,不可治疗的。

        使用棉签时,应轻轻卷擦外耳道分泌物。卷擦过程不可将棉签探入耳道过深,以0.5~1公分为宜,当心擦伤外耳道皮肤及鼓膜。如已形成耵聍栓塞,应及时请医务人员取出。

2、适度挖耳朵

        另外大家一定要定期挖耳朵,要定期的清洁我们的耳朵,耳朵时间长了也会产生一定的耳屎和垃圾,所以说大家一定要定期的把这些垃圾清理出了如此才能够让我们的耳朵更加的干净整洁,让我们的耳朵更加的干净。

3、注意饮食

        在洗澡、洗头前,要用消毒棉球填塞两个耳孔,防止污水进入耳朵。饮食要清淡、容易消化、营养丰富,要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不要吃辛辣刺激的食物,如酒、葱、蒜等,以防热毒内攻。

油耳的原因

        通常人们的耳道分泌物--耳屎(医学上称为“耵聍”)是干燥成屑状或略呈淡黄色的痂块,叫干型耵聍。

        这是由耳道皮肤里的耵聍腺分泌物与外耳道脱落的上皮混合而成的。皮脂腺排泄油状皮脂,有润滑皮肤和对外来异物,如昆虫等有粘着作用。

        油耳屎是基因决定的,有的人耵聍腺和皮脂腺分泌特多,排出的呈棕黄色、油性粘稠物质,在尚未干燥后就已积满在外道眼里,有的甚至流出耳外,有的凝聚成团,这些统称为软耳屎,俗称“油耳”,医学上叫油性耵聍。

        “油耳”的发生与人种和民族有关,有人统计,虾夷族占100%,白人和高加索人占90%.蒙古人为20%,日本人在20%以下,而我国汉族的发生率最低,在5~7%.


油耳朵就一定有狐臭吗

        耳朵本来就有糠耳和油耳两种,从健康的角度讲,油耳也没有什么问题,油耳属于正常生理类型外耳道皮肤的耵聍腺分泌一种淡黄色的、有的呈粘稠样的物质,俗称耳屎,医学上叫耵聍。

        耵聍暴露在空气中易干燥,形成小片物,在吃东西时咀嚼张口,随着下颌关节运动多数会掉出来。有的人耵聍是粘状的,俗称为油耳或糖耳油耳朵是属于您是油性皮肤,是体质的问题,不是病,也是很难改变的。


怎样保护耳朵

1、预防耳内进水,防止外耳道发炎

        我们的外耳道深达2.5~3厘米,而且还不直,外耳道皮肤还有许多纤细的绒毛。游泳或洗澡、洗头时耳内进水,水不容易出来,会诱发急性外耳道炎,如果治疗不及时会导致听力下降。

        特别对那些已经有中耳炎或鼓膜穿孔的人,还非常容易导致中耳炎。中耳一旦发炎就会出现耳朵长期流脓的症状,最重会导致渐进性的听力损害,治疗起来也非常繁琐、费事、费力。

        那么,一旦外耳道内进水了怎么办呢?你可以通过单脚垫脚蹦跳的运动让水流出来,或用棉签把水吸出,再不行可以用电吹风把耳内的水蒸发出来。

2、谨慎用药,防止药物性耳聋

        我们听觉的产生和耳内有一个叫耳蜗的结构密切相关,耳蜗结构中有一种毛细胞,他们起到将声波转化为电信号的作用,这些毛细胞非常娇弱,许多药物对它们都会造成伤害,像氨基糖甙类消炎药(庆大霉素、卡那霉素等)会损伤毛细胞,这种药物引起的耳聋被称为药物性耳聋。

        有的人对这些药物极为敏感,即便用上一点点这些药物,也会引起药物性耳聋。因此,在使用药物特别是上述药物的时候一定要慎之再慎。

3、感冒后或坐飞机后耳朵疼痛要及时治疗

        我们的耳朵和鼻咽部通过一个叫做咽鼓管的结构相通。这个管子的作用是调整耳朵内外的压力。

        上呼吸道感染可以顺着这个管子逆行感染耳朵引起急性中耳炎;飞机在起飞和降落的时候压力变化过大,咽鼓管不能及时调整耳内压力,也会引起急性中耳炎。

中耳内炎症如果不能及时消除就会引起听力障碍,严重时还会引起中耳化脓性病变,甚至引起鼓膜穿孔等。因此在感冒后或者坐飞机后耳朵出现问题要及时请耳鼻喉科医师诊治,切莫耽误了病情。

4、突然出现听力下降要第一时间诊治

        现在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许多人的生活压力、精神压力明显增加,医学发现,与之相伴的一种疾病--突发性耳聋也明显增加了。

        突发性耳聋表现为突然发生的听力下降,还伴有耳鸣或者眩晕、耳内闷塞感。突发性耳聋是一种急症,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脑梗塞”,因此治疗越早越好,所以说“时间就是听力”一点都不过分。如果病史超过15天,听力恢复就较难了。

        为预防突发性耳聋,生活中要做到劳逸结合,避免过度熬夜等。一旦突然出现听力下降或耳鸣应该尽快向耳鼻喉科医生求助。

5、预防噪声聋很重要

        噪声对人类的危害是多方面的,但对听觉器官的损害最为明显。噪声引起的耳聋被称为噪声性耳聋,噪声聋治疗起来难度很大,一旦出现还会有持续下降的过程,有人喜欢带着耳机大声听音乐,这是现代社会引起噪声性聋最常见的原因。

        噪声性聋主要是预防。如不要长时间大声听耳机传出音乐;过节放鞭炮要离鞭炮远一点,尽可能捂上耳朵;长期生活在噪声环境中的人应该戴隔音用耳塞、耳罩,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及工间休息。

6、不正确的掏耳朵会损害耳朵

        有人喜欢用手指甲、发卡、挖耳匙甚至铁签掏耳朵,这其实非常危险,稍不小心就容易刺破外耳道皮肤,导致外耳道发炎、甚至会导致鼓膜穿孔,最重会影响听力。

        自己掏耳朵时最好用棉棍沾上一些酒精,轻轻在外耳道转动,尽量不用指甲、铁签等尖锐的东西掏耳朵,另外不要形成频繁挖耳的习惯。一般来说,一周左右一次足矣。

        如长期不掏耳朵,则可能形成耵聍栓塞,这时自己很难掏出来了,应到医院用专门器械取出。


总结:当发现自己存在油耳这种情况时一定要积极采取措施,只有这样才可以很好的保护身体健康,避免耳朵出现问题。




返回